—— 记2020年度“一模二星三能手”劳动模范李燕平先进事迹
李燕平2009年毕业于南开大学,取得有机化学硕士学位。他于2018年加入新华粤技术研究院,至今已有3年。目前他负责带领研发团队进行氢甲酰化领域的项目研发,在工作中兢兢业业,深入研发工作,无畏困难,孜孜不倦地追求技术创新和突破,取得技术创新硕果。
重整旗鼓 重新出发
加入新华粤之前,李燕平主要从事新型药物分子和精细化学品的研发,以前注重新型分子设计和合成路线的开发的工作经历,为目前的技术开发工作积累了较好的经验和扎实的基础。进入技术研究院后,面对不同领域的挑战,特别是在技术落地实现工业化转变方面缺乏深入的认识,他重新摆正心态,以虚心学习的心态去补齐自己的短板。针对自己不熟悉的高压反应,他积极向有经验的同事请教学习,从动手实践中摸索经验,很快就熟悉了此类反应。他结合自己的所长,在前期小试工艺开发时发挥自己积累的工作经验帮助团队找对路线开发方向,在项目进入工业化阶段后,以积极的心态学习工艺包的设计以及工程设计的各专业知识。
直面困境 破旧立新
李燕平所在团队的研发领域为氢甲酰化技术。该技术已经发展了80多年,上世纪六十年代就开始了工业化,我国各科研院所也相继进行了技术开发,也取得了一些成就。但这一领域的主流技术仍然是DOW-DAVY(陶氏-庄信万丰)开发的工艺,不但工艺使用的催化剂昂贵,而且技术有知识产权保护。在开发异构十三醇项目的过程中,他带领研发团队在深入了解该技术在世界领域范围的发展后,果断选择开发新华粤自己的工艺路线。经过持续不断地探索开发实验,异构十三醇项目取得值得肯定的成果,确定为公司聚焦成果转化的精细化项目之一,目前已进入工程建设阶段。
该项目作为公司自主研发的技术路线建设国内同类产品首套装置,而项目工艺是公司首次接触涉及合成气的高温高压操作,对装置的安全性要求非常高。2020年,项目组全力以赴,一项项攻克难点:讨论修改完善工艺流程,协助工艺包方于上半年完成工艺包终版;参与工程设计,提供工艺方案和工艺参数,与新项目单位共同完成项目核心保密部分催化剂配置单元的设计……虽然经历了诸多苦思冥想不得其解的困境,但也经历了拨开乌云见月明的豁然领悟,有低谷也有惊喜,过程虽然反反复复,但看到十三醇火热的建设现场,他觉得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以身作则 薪火相传
作为一名研发项目组长,他以身作则,不仅要求自己不断学习,扎实提升专业知识,更千方百计地提高团队研发人员的整体科研水平,他对项目组员们悉心教导,并制定严格的学习任务及目标。从有机化学基础及反应机理、化工原理等基础知识及查阅总结文献开始,至结合项目具体相关的技术点展开核心技术的系统性学习,到工业化应用知识的了解掌握,设定阶段性学习计划和目标。在他的督促和指导下,组员们的学习热情和成果逐渐提升,得到成长。
特别是近年来,技术研究院不断引入了新的青年科技人员,他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通过“导师带徒”、实验设计、技术指导等形式,组织开展培训讲课,帮助新入职的青年科研人员学习实验研究方法、原理、操作要领及实验中的注意事项和应急处理,促进其快速成长,培养了一批技术过硬的研发人员,为新华粤创新转型发展储备了人才。
自加入新华粤的平台后,他深刻体会了“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这句话!他始终认为,新华粤作为一个改制企业,能敞开胸怀吸纳不同领域的人才,把人才同公司平台深度捆绑,同呼吸共命运,值得钦佩和仰望。虽然开发自主技术路线注定是会磕磕绊绊、四处碰壁,但他仍然相信新华粤的平台,相信自己和团队的成长:因为想要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优势就是要不断攀登,时刻学习,尽量比别人跑得更快一点,才能在竞争激烈的技术领域处于不败之地!他期望为新华粤公司打造进入高端制造领域的产品,摆脱低价竞争的“红海”,抢占替代进口的一片“蓝海”。他期望与公司一起栉风沐雨,扬帆起航,为新华粤的科技兴企、转型发展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主办:江南平台(中国)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 广东省茂名市油城四路18号
邮编:525000
联系电话:0668-2245686
网站备案号: 粤ICP备18065869号